预见2022:《2022年中国楼宇智能化行业全景图谱》

来源:微处理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1月27日 00:33: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内楼宇智能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同方股份(600100)、泰豪科技(600590)、延华智能(002178)、电科数字(600850)、达实智能(002421)、太极股份(002368)、银江技术(300020)等。 本文核心数据: 细分

国内楼宇智能化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同方股份(600100)、泰豪科技(600590)、延华智能(002178)、电科数字(600850)、达实智能(002421)、太极股份(002368)、银江技术(300020)等。



本文核心数据:细分领域市场规模、细分领域市场占比、整体市场规模、



行业概况



1、定义



楼宇智能化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营造建筑物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安全保卫自动化、消防自动化的楼宇环境。



在楼宇智能化系统中,主要分成五大类子系统,分别是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建筑机电设施运营监控系统和自动化通信系统。五大类子系统相互融合,相互连结,使整个楼宇智能化系统实现整体的效应,而非信息的孤岛。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关键所在,其包含系统集成中心SIC、综合布线系统PD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保安自动化系统SAS和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自动化系统FAS;楼宇自动化系统可以帮助智能楼宇系统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各个智能化的设备能够有效率连接和智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整体系统维持最理想的运行状态。



楼宇智能化系统运作模式如下图所示。系统通过通讯模块连接企业网络进行代码和指令运行,即控制信息下发和监测故障信息进行上报,而其智能化系统主要应用于楼内自控和用电监测控制上,以对建筑物内照明、电力、暖通、空调、给排水等系统和设备进行综合自动控制。楼宇智能化系统另一端连接管理办公室,帮助和监控系统有效且正常运行。而整体运行中,节能低碳环保是运行主旋律,电力公司和政府与管理办公室进行信息传递,了解系统整体的能耗情况并进行指标规范;按照电力公司和政府的节能标准,系统配备清洁能源发电装置并对楼内用电状况进行监控。综合来看,楼宇智能化系统是未来建筑行业向绿色节能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之一。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日趋完善,下游应用场景较广



中国楼宇智能化行业产业链整体呈现日趋完善且下游应用场景逐渐增多的特征。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关键材料和服务;包含硬件、系统和软件、技术及设备等;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和软件主要指楼宇智能化系统的中央监控系统(BAS/BMS)和网络集成系统(EDI),而技术主要是指系统内部和系统间信息的输入输出技术,目前主要的信息传输仰赖Web和onWorks技术。行业的中游主要是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运行和监控,系统内部通过配有微处理机芯片的DDC分站进行指令下达,DDC执行器可以独立完成所有控制工作,具有完善的控制、显示功能,进行节能管理,可以连接打印机、安装人机接口等,最终达成空调送风、给排水和消防控制自动化等功能。行业的下游应用场景近几年逐渐增多,目前系统可以应用于宾馆酒店、办公楼、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场景。



楼宇智能化行业的上游主要包含硬件、系统和软件及设备等,硬件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有联想、戴尔、惠普和神舟等;而系统和软件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有微软、苹果、Linux和BSD;设备行业的主要参与者有施耐德、伊戈尔、川扬电气和泰昂等公司。行业的中游参与者较多,主要有同方股份、泰豪科技、、延华智能、电科数字和达实智能等公司。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在我国,楼宇智能化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中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前后大体经历过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发展阶段、规范管理阶段和发展阶段。



1990-1995年是行业的初始发展阶段。国外的智能楼宇概念和技术被引入中国,楼宇智能化对于中国市场仍处于理念理解阶段。相应地,行业的下游应用场景较为局限,仅集中在宾馆酒店和商务楼。受到技术限制的影响,楼宇智能化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智能化程度不高。

文章来源:《微处理机》 网址: http://www.weichulijizz.cn/zonghexinwen/2022/0127/392.html



上一篇:比较一下热式气体质量流量计与皂膜流量计之间
下一篇:绿色海洋丨这款船用塑料垃圾处理机,每一艘船

微处理机投稿 | 微处理机编辑部| 微处理机版面费 | 微处理机论文发表 | 微处理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微处理机》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